教育教学

教学成果/实习实践

当前位置: 首页 -> 教育教学 -> 教学成果/实习实践 -> 正文

聚焦人才培养新方向,新闻传播学院成功举办2025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论证会

信息来源:原创文章 发布日期:2025-07-02

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,科学编制人才培养方案,凝练专业特色,提升人才培养质量,2025年6月26日,武汉传媒学院新闻传播学院组织召开2025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专家论证会。华中科技大学彭松副教授、武汉大学文芳副教授、湖北大学张帆教授,以及武汉广播电视台副总监万杏华、湖北广播电视台高级工程师李显辉、武汉广播电视台主持人李郝飞等学界、业界专家、校友代表齐聚一堂,为学院人才培养蓝图建言献策,推动教育与产业深度融合。新闻传播学院领导、各系负责人、骨干教师及学生代表共同参与此次论证会。

会议伊始,院长赵倩致欢迎辞,对专家们的到来表示诚挚感谢。她强调,人才培养方案是学院教学体系构建与教育质量提升的核心,亟需行业专家深度参与论证,确保方案兼具科学性、前瞻性与可实施性。同时,赵院长介绍了2025版人才培养方案的建设背景与主要变化,包括增加通识课程、平台课程比例,以及在专业课程中融入更多AI内容等革新举措。

会上,广告学(数智创意方向)、广播电视学(智能视听方向)、网络与新媒体、传播学(公共关系与舆情管理方向)、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(智能媒体数据分析与传播优化方向)、国际新闻与传播等各系负责人围绕专业概况、培养目标、课程体系、产教融合、课证融通及特色创新等方面进行详细汇报,并提出修订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与困惑。

在专家指导环节,华中科技大学彭松副教授提出,专业分流可采用“兴趣探索-动态调整”机制,通过职业测评、学科体验前置兴趣引导,并设置大一学年调整窗口期;同时,课程设置应立足专业特色打造核心竞争力。湖北大学张帆教授指出,2025年课程改革应聚焦AIGC深度融合与实践能力提升,将AI生成工具嵌入教学,开设跨模态创作、智能算法应用等前沿课程,构建“工具实训-协同创作-创新开发”进阶体系。武汉大学文芳副教授则针对全球化传播新格局,建议增设“跨文化交际策略”、“国际社交媒体运营”等课程模块,并开发跨文化传播效能智能评估系统,强化学生跨文化内容生产与全球传播运营能力。

结合产业发展需求,湖北广播电视台高级工程师李显辉强调,课程设置应以行业需求为导向,构建岗位需求、课程模块与实践项目对应体系,将行业认证标准、技术迭代趋势融入30%核心必修课,增设AI应用、数据分析等跨界融合课程,并引入企业真实项目贯穿教学全程。武汉广播电视台副总监万杏华基于传统媒体向短视频、直播等新媒体转型趋势,建议课程及时调整,引入行业案例与项目制教学,增强学生内容生产与传播的实战能力。武汉广播电视台主持人李郝飞提出,鉴于智能数据分析在行业中的重要性,课程应增设“数据挖掘与机器学习”、“智能可视化分析”等模块,结合企业真实数据集开展项目教学,培养复合型人才。

此次论证会不仅是一次人才培养方案的“智慧碰撞”,更是新闻传播学院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里程碑。专家们的真知灼见为方案注入创新基因,深度融合了学界理论前沿与业界实践趋势。下一步,学院将以此次论证会为新起点,精准落实专家建议,以AI赋能教学创新,深化产教融合模式,打造具有前瞻性与竞争力的人才培养体系,为传媒行业输送更多适应时代需求的高素质人才,在新闻传播教育领域书写崭新篇章。